Farm指令農場對於農法之說明與定義



慣行農法:
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歷多次嬰兒潮,由於人口急速增加,糧食壓力隨之而來。化學農藥、化學肥料以及機械化耕作具備便宜,省工、省時,帶來高生產效率,至今仍是主流的一種農法,但隨著近年食安及環境永續的議題受到重視,主管機關輔導慣行農業逐漸走合理施肥施藥來減少對土地及生態的傷害;食安方面則有農產履歷、朔源標籤等,讓消費者可以掌握種植歷程;慣行農業雖然容易對於生態環境、土壤、水資源造成負擔,長遠來說,仍是供應我們飲食穩定來源的最大宗。農藥、肥料的使用及食品安全、加工方面仍有賴政府給予有效的把關以及強化民眾對於食安的基本知識。

友善農法:
友善農法是基於對於環境生態友善的耕作方法,目前政府對於友善耕作未有訂立任何法規,近幾年來,台灣出現許多友善耕作的小農,採用無毒無農藥,對生態環境及土地友善的耕作方法種植農作物,藉由生態的恢復讓處於食物鏈中的高階天敵回到田園,使生態系統逐漸平衡後就會減少害蟲的侵略;通常由一塊慣行田耕作轉為友善田耕作需要3-5年之久。由於友善耕作沒有任何認證的基礎,在田園裡出現的瓢蟲、螳螂、樹蛙等常常會被當做友善耕作的指標性生物,友善小農也會邀請消費者到田裡參觀,體驗友善種植與品嘗新鮮食材的風味,藉由生態的介紹與解說來達到消費上的認同與信任,進而闡述對於環境、土地的保護才能達到農業永續的理念。

有機農法:
我國的有機農業是一套相當嚴謹的法規,目前有超過10家以上的第三方認證系統。有機認證農場使用之有機資材、水以及土壤都較為嚴格,並有訂立標準化的生產及加工流程。另外,有機農業也允許溫室栽培,除了使用溫室栽培的有機農業較為強調追求品質與量化生產以外,大部分的有機耕作的環境與生態理念皆與友善耕作相同。

自然農法:
台灣目前的自然農法概念來自於日本或泰國等地,對於自然農法台灣目前也有各家各派的闡述,有些認為應放任不管理任其作物生長,有些則是認為應適量管理兼顧收成。我們則是認為減少外來物施用的管理方式進行栽培管理,例如直接利用農場廢棄物雜草樹枝或是生活廚餘等製作堆肥供應作物的肥份,採集農場周圍自然森林中之有益菌種增加土壤微生物來幫助作物抵禦病害,使生態自然平衡來防治蟲害;讓種植地更貼近周遭的自然環境再以適地適種的原則進行作物之栽培。

什麼是食農教育?
日本是全球第一個將食農教育立法的國家;食農教育來自於飲食教育,因為我們飲食的根本來自農業的生產,包含漁業、畜牧以及加工生產。近年,由於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推動及努力下,食農教育漸漸受到重視,並由飲食教育結合到農業的生產教育,將 「食品安全履歷」、「低碳飲食,地產地消」、「環境教育」、「生態教育」、「惜食觀念」 在現行的食農教育中一體呈現,讓我們及我們的下一代都能經由食農體驗來具備辨別食物應有的原型與原味之技能,除了從飲食教育中具備健康概念外,由食物是如何生產到餐桌的農事歷程中,去瞭解友善環境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於環境與生態的內涵。

撰文: Farm指令教育農場

image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加入好友